日前,近80歲的美國著名雜志《新聞周刊》宣布它將在2012年12月31日發行最后一期印刷版本,隨后以“全球新聞周刊”的新名字,全面轉為網絡數字化期刊。很多人在猜測最后一期《新聞周刊》印刷版封面標題會是多么煽情的同時,也在想,這是不是紙媒未來的一個縮影?
文學不會死,這不是懷揣“理想”的閉門吶喊。她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來陪伴我們。上個月從亞馬遜傳來消息:他們的電子書銷售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精裝本圖書銷售量。
這個對于形容現在雜志出版商的現狀十分的貼切,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用智能手機和平板看電子雜志, 出版商們再也不能走在臺式機上那樣免費提供內容,靠廣告吃飯的路子了;移動化的路上,電子雜志如何敲開移動閱讀的黃金庫?
你會覺得比較了解你需要的人(一個包括配偶與心理醫生在內的類目)也比較能滿足你的需要。相同的道理也適用于廣告。這廣告懂得讀者如此感覺可以相信它一點。
“電子雜志”又名“網絡雜志”,最精準的名稱應該叫做“網絡多媒體雜志”。在視覺上,它保留了平面雜志的目錄,用電腦技術、專業軟件營造出翻頁的逼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