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企業電子內刊?而實質上,現在的企業電子期刊越來越沒有任何限制,那怕是處于在什么樣的行業地位,擁有怎樣的規模,或是工作形態是怎樣的,甚至公司只有一個人都可以來做企業電子內刊。因為企業電子內刊隨著電子內刊人不斷的提煉,不斷的被經濟社會所認可,并與企業文化融合成了一條品牌的接力繩。實際上,企業電子內刊的形態早已被慢慢打破,就像十幾年前《陶城報》只是一份陶瓷企業內部人員交流的廠報,隨著辦報人視野的擴大和行業發展競爭的加劇,不斷的增加行業相關的新聞放在里面,久而久之,成為了行業一流媒體,并后來出現了《陶瓷信息》、《陶瓷資訊》等近十家陶瓷行業媒體,以及相關各雜志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了幾十家。不能不說企業電子內刊在企業和行業做出了汗馬功勞,而是他實質上已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企業電子內刊已發展成為了內外兼修的傳媒,甚至有的企業出現了電子內刊(針對企業內部人員交流)和外刊(針對企業外部人員交流)兩種。現在的企業電子內刊地位與日俱增,筆者認為從營銷的某種角度來講,已成為了企業運營的先鋒官,那么,在越來越優秀的企業電子內刊中,怎樣才能秀出自己,怎樣才能在競爭的市場中成為企業的運營先鋒官?筆者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
企業高層重視 全員參與
盡管這些誰都知道,但有那些企業能夠堅持的住呢?甚至有許多的決策完全只取決于領導一人。有限的思維中,醞釀的不僅僅只取決于個人。
筆者在某企業做董事長助理時也曾主持過電子內刊的工作,當時,做電子內刊純粹是為了迎接博覽會,希望能夠在博覽會上起到宣傳、展示實力的作用。筆者接到任務后,第一、動員喜愛寫作的員工成立了文學社;第二、向所有員工征稿,那怕是不會寫文章,只要能講述也可以,由筆者做記錄整理。員工的參與熱情很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筆者認為,企業高層重視的還不夠,全員參與的也不夠。具體如下:
1、企業高層沒有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出發,只以一時所需而做,缺少系統性,造成每月一期成為了不定時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2、缺少與經銷商的對接,既然是針對博覽會,就是屬于內外兼修的性質,不僅要針對員工,更要針對經銷商來設置欄目和內容。
3、盡管員工參與熱情很高,但由于平時極少有企業文化的管理,員工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業做任何事情,只有高層的重視和參與,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員工只是一個執行層面,特別對于中國來說,員工只是一個很低微的層面,還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職責,從而使無企業高層一起參與的事件打了很大的折扣。
企業電子內刊制作者的素質取決一切
企業電子內刊的命運更掌握在這些企業電子內刊制作者的手中!
不能不說企業電子內刊
制作人的文化水平和福利待遇越來越好,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副總、老總也都是從企業電子內刊制作人出身的。特別是企業電子內刊的主要執行人,有著至高無上的發言權利,甚至是企業的高層都無權過問,而成為企業老板的會議精神傳聲筒。
我們要怎樣的電子內刊制作人?
1、 高素質、有上進心、善于溝通、能互相協作、服從管理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是能夠主動工作,使電子內刊更能集中突出優秀的特點,成為企業文化和市場銷售時的主要賣點.
2、 剛開始做電子內刊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更能謹慎去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心不會浮躁,不容易跳槽、但這樣的人一定是要有上進心的,必須有高層領導把關。
3、 寫作能力、攝影能力、策劃能力強的人,缺一不可。
從企業電子內刊制作方式上來看,主要有內部人員制作方式和兼職人員制作方式,以及外部人員來做。
內部人員制作能夠及時的掌握公司的動態,比較容易溝通,易于管理,但整體的設計水平卻取決于個人的素質,缺乏專家的交流氛圍,有時還兼做其他的事務性工作,但精力有限。建議大型的企業可以用,但不排除與專業人員共同制作的可能;兼職人員制作,不僅不了解公司文化,更難于溝通和管理。建議一般情況下不要用;而外部人員制作,盡管對公司文化的了解和溝通程度不如企業內部人員好沒,但往往能通過長期的合作更深更廣的了解企業,思維比較活躍,能提供較好的服務,有較好的交流氛圍,能了解電子內刊制作的潮流和趨勢,指導企業電子內刊怎樣與市場銷售接軌等等,規范的工作流程和專業的知識受到大多數企業的青睞。
版面排版決定品位
再好的文章,再好的題材,再好的投入,版面的排列直接影響了整個電子內刊的檔次和品位。
筆者最近在山東看到這樣一份企業電子內刊,特別是在第一版的位置上,作為企業新聞的第一版前幾篇都放了些無關緊要的小新聞,而市領導去視察的新聞卻放在了下面的角落里,這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其次,版面的字數都相等,文字過多,圖片過少、過小,給人一種不入流的感覺。所以,版面排版不容忽視!
在版面的排版中,文章或圖的質量好壞、大小規格、排列位置的不同,以及各種裝飾性的插圖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圖片的處理不妨看一下由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主辦的《佳能園地》電子內刊,就是一本圖片和文章搭配處理很不錯的電子內刊讀本。此外,對于文章內容的選取,也并不是放點企業新聞、放點生活照片的資料或是產品的資料,再加一個副刊就了事,而是通過企業的定位來確定每個版面能起到的作用而設定,由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主辦的《金立》電子內刊,封面幾乎總是其代言人劉德華的形象照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其中電子內刊中的“詩林”欄目則純粹就是聚集了一群詩歌愛好者在上面寫,而“評論”欄目則主要是一些詩歌或散文的評論,再就是一些老總訪談或經銷商會等,給讀者一種雜亂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一群文學愛好者的聚集地還是使用手機消費者的聚集地?這也可以主要是由于該電子內刊制作人
的圈子和思維所決定的。筆者沒有言盡的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講師黃良奇的《營銷時代報頭頭版的版面設計及特點》一文則詳細的介紹了一些頭版排版的應用技巧、發展歷史、特點等,值得一看。
電子內刊推廣力度決定營銷的深度
做的再好,自己叫好,不如讓讀者叫好!
對企業電子內刊來說,選擇發行渠道直接影響著電子內刊本身所賦予的作用。超市往往通過直接在超市收銀柜臺直接給準消費者,酒店則可以拜訪在房間里和餐廳里,而制造等行業則更多的是通過郵寄和業務員走市場的機會給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甚至是協會和政府等部門。但卻總有一些渠道的發行是會收到甚微的效果,浪費了較高的成本,這對于剛剛起步或是資金短缺的企業來說是不適合的。那,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發行呢?
1、明確電子內刊的作用,針對的人群,才能去選擇渠道。
2、渠道要用什么樣的發行方式?是面對面給消費者?還是通過店面擺設?還是由業務員攜帶出差給消費者和加郵寄的方式?甚至還可以通過制作電子書發到準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郵箱中。
3、現在關于電子內刊發表的渠道越來越廣,可以利用中國企業電子內刊網、中國企業電子內刊聯盟網等,也可以自己來制作電子內刊博客來進行有效的傳播和學習。
4、主要有一點,辦電子內刊的作用是為了做什么?大多數的企業是為了提升銷量、增強企業文化的氛圍,但還有一些主要是做“政績”。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目標都不同,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和所制作出不同的產物。
怎樣運用電子內刊開拓市場
筆者在拙作《市場:從電子內刊開始營銷》中指出:很多人認為市場營銷是從產品、從渠道來營銷的,卻不知道企業電子內刊是營銷最有利的法器。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電子內刊是有著很強的銷售力的。在廣東有家企業的老總不管到哪出差都會帶上兩件物品去見客戶,一件是產品圖冊,一件是企業電子內刊。而且他也總是這樣要求下面的業務員,甚至是到一些酒店吃飯也會拿自己的電子內刊親自擺放在酒店大堂的報價上,而每次到外開會則會場是人手一份公司的企業電子內刊。如此的推廣,企業電子內刊能沒有作用嗎?而僅僅只是給經銷商寄幾十份就了事。
比方說,許多的客戶都是拒絕上門推銷的,而企業電子內刊則能起到一定的“先鋒官”作用。下面案例:
A企業銷售業務員甲跟乙分別到市場中尋找經銷客戶,客戶從甲手中接過該企業產品圖冊,隨意翻閱,發現其產品與其他企業的產品幾乎一樣。同質化的產品,連圖冊內容,甚至是銷售人員的營銷方法都是一樣的,如何能吸引經銷商呢?甲只好去另一家,如此循環。而乙則是先介紹完自己后,再把企業電子內刊讓客戶過目,不僅指導經銷商看報刊的幾個重要的欄目,而且還把
與經銷商相關的版面和文章指給該經銷商看,說“這是國內著名營銷大師××在我們企業電子內刊發表的文章,他還是我們公司的市場顧問團成員之一,我感覺他的觀點很值得您看看。如果您感興趣,我們還可以每期給您免費贈閱,即便咱們合作不成,也可以做朋友。我還帶來了我們公司的產品圖冊,請您指點,還可以與我們電子內刊的“產品專版”來搭配閱讀……”。OK,乙的介紹能使經銷商不動心嗎?
像上述的乙,他的銷售方法,在感性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客戶對此企業產品同質化的看法,盡管不會百分之百形成購買力,也會在以后的工作中被該企業電子內刊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思想,對A企業有一種“想識廬山真面目”的欲望。電子內刊廣泛的發行,不僅是對企業良性的宣傳,也是對潛在客戶“思想引導”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