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成就品牌夢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品牌之間的競爭往往表現為品牌文化力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企業電子期刊在發展企業文化、擴大企業知名度方面的作用。實踐也證明,企業電子期刊在企業宣傳方面確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企業發展的見證,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
而在陶瓷行業,也涌現出了不少辦得好辦得出色的企業電子期刊。為了促進企業媒體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本報特別邀請了部分企業媒體的采編主管,就企業電子期刊如何更好地傳播企業的價值理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更好地展現企業精神風貌和優秀企業文化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東鵬風采》主編王興水:啟動新聞培訓,做好品牌宣傳
大家留意的話也看到了,東鵬的過去給自己的定位是“東鵬陶瓷締造靈性空間”,而現在我們將“東鵬陶瓷”更換為“東鵬瓷磚·潔具”新標識,廣告語也由“締造靈性空間”更換為“世界之美”,并邀請了冬奧會的冠軍申雪、趙宏博來作我們的形象代言人,就是為了更好地樹立東鵬國際化、時尚化的大眾品牌形象。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操作這個事情,因此我們《東鵬風采》報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配合公司的整個品牌戰略,做好內部的品牌宣傳,凡是有品牌方面的相關新聞決不放過,能做頭條的堅決做頭條。
我們現在為了配合終端經銷商的工作,最近啟動了一個計劃,就是終端經銷商的新聞培訓。我們的終端經銷商,在當地都是有品牌推廣費用的,但是很多都不會做宣傳,不知道怎樣在報紙上發軟文,而軟文推廣是較有新聞權威性的。其實我們的經銷商都是有配備策劃人員的,但是他們都還不夠專業,在下面的地級市、縣級市也很難找到那么多專業的人才,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來對這些策劃人員進行一個培訓。我們這邊是這樣想的,第一,要教會這些人寫新聞、挖掘新聞,不要放過地方的市場上的新聞,都匯總到我們這個地方來;第二,教他們怎么和當地的新聞媒體打好關系,做好在地方的宣傳工作;第三,就是要教他們在真的發生危機的時候怎樣去做公關處理,維護企業的品牌形象。
我們剛做出這樣一個計劃來的時候,我們市場部的人員都是非常贊成的,因為這樣不僅對終端經銷商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對東鵬品牌也可以起到一個很大的提升作用。一個品牌的傳播,單靠企業內刊編輯部的努力是不夠的,更要群策群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去發布傳播我們東鵬品牌的信息。
《新明珠》報主編肖軍:全面詳盡地表達企業
我們現在有16個版,版面還是比較多的,并且我們的發行量也是比較大的,一個月有七萬三千份。
關于企業內刊的功能,我認為一個企業要對外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外乎就是幾種途徑——做廣告,請媒體宣傳自己,還有就是自己辦企業報。而企業自己辦報很大的一個優勢就在于能夠比較全面、詳盡地發表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并且相對而言也更實用。
我們的報紙是月刊,目前編輯部有三個人,都是專職的,明年可能還會出雜志,到時候可能還會多配備一個人。我們平時也是隸屬于公司總裁辦,公司高層對我們的報紙是很重視的,給予了我們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F在我們的通訊員隊伍也是比較強大的,一般企業報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每期的稿件不夠,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16個版了,每期的稿件還是用不完。這主要得益于我們有比較好的激勵措施,現在我們的稿費可以達到平均每千字150元的程度,每期報紙所支付的稿費就要上萬元。#p#分頁標題#e#
我認為一個內刊成長得怎么樣,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是緊密相關的。企業發展得快,報紙也會跟著發展。我們《新明珠》報今天之所以能辦得這么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們企業迅猛的、健康的發展。
金意陶企業文化專員劉會珍:用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發展
我在企業已經工作了十幾年,以前都是在從事品質管理方面的工作,今年才加入到企業文化這一塊的工作中來。我們的電子期刊主要有《思想者》、《瓷尚空間》,此外還有金意陶網站。在刊物的具體編輯過程中,要分成幾個部分,我們有三大生產基地,每個基地都會相應地會有一個版面給他們,然后我們的商學院也會有一個版面,另外我們還有市場觀察的版面,分成國際、國內兩大版塊,還有我們的管理觀察也有一個版塊,我們的員工生活,員工心聲,還有專題采訪,人物采訪等都會有相應的版面。
今年我們在刊物的形式方面也會有所改變,除了我們的月刊,我們還想分上半年,下半年出一份刊物,對我們的企業文化進行一個回顧、介紹。另外,現在我們金意陶正做一個嘗試,就是通過訂書給我們的員工看,要求他們看完之后寫總結,寫學習心得。然后將這些學習總結、心得編成一本書,發給各個部門的員工去分享,包括我們的中高層領導都要去分享。
我就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個行業對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會逐漸提高。企業也會越來越清楚,通過改變企業文化可以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
格仕陶策劃部經理劉瑩:把報紙作為一個營銷工具來運用
我覺得我們對報紙的定位是比較精準的,我們的內刊并不是針對企業內部員工而搭建的,更多地是作為一份營銷方面的刊物來編制的。我們內刊編輯部是隸屬于營銷中心的,由營銷中心直接負責。我們的內刊是直接面向我們終端的,實際上是把它作為我們的一個營銷工具來運用。我覺得我們辦內刊不應該局限于它的形式,無論是報紙也好,雜志也好,都只是一個載體,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它的內容,它的內容應該是比形式更重要的。因此,我們在內刊形式的選擇上會更靈活一些。可能有人會認為辦報紙就應該用新聞紙而不能用銅版紙,而我們《格仕陶時報》恰恰用的就是銅版紙。為什么采用這樣形式呢?其實我們并不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資訊交流的平臺,還把它視為一個幫助企業營銷的重要工具,在我們終端的店面上消費者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企業風采的展示。另外,我們除了《格仕陶時報》,我們還有一個網站,作為及時傳遞資訊的平臺。因為報紙的編輯、排版、印刷、發行,這都比較耗費時間,而網站則可以很好地實現資訊的快速傳遞,所以我一直強調我們不要局限于報紙或者雜志這些形式上,而是要更關注它的內容。相對而言,我們《格仕陶時報》對企業內部的信息會關注得比較少一些,比如我們員工一起開了個聯歡會,大家一起吃了頓飯,這類的新聞是不會上到我們報紙上的。
比如這一段時間市場上某類產品比較流行,那這個產品有怎樣的特性,在鄭州是怎樣賣的,在哈爾濱又是如何推銷的等等,這些信息都會在我們這里有一個匯總,把我們這里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匯集各個方面的信息,又向各個方面提供信息。
《中窯之聲》編委陳廣強:開門辦報,打造企業文化平臺
很抱歉,因為今天我們的負責人臨時有事不能來,我們更多的是代表他過來向各位前輩學習。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發現我們報紙上的文章都是有我們公司員工自己撰寫的,每篇文章都會注上我們員工的姓名。我們并沒有一個專門的編輯部門,報紙的編輯都是從各個部門抽過來的,像我們本身也是就職技術部門的。我們的主編其實也不是專職的,也是隸屬于公司總經辦的。我主要負責一些約稿、審校稿件的工作,至于最后定稿以及排版的工作則更多地是由我們的主編負責。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編輯部門,但是我們公司上下打造企業文化平臺是很重視我們這份刊物的,我們董事長就會經常親自參與到我們的審稿工作中來。
我們的目標受眾也主要是我們的客戶,因為我們有很多活動都要邀請我們的客戶來參與,活動結束之后我們就會對其進行跟蹤報道。之前有好幾期有關客戶的內容都是令客戶很滿意的,看到自己上這份報紙,都會打電話過來索取報紙。所以我們《中窯之聲》是一個很好地宣傳我們企業文化的平臺。
歐神諾策劃主管章艾:將內刊作為一個文化禮品
歐神諾的內刊會比較特別,我們做了兩份,一份是雜志,就是《青瓷生活》,還有一份是報紙。報紙主要是針對我們內部員工的,基本上不對外發行;雜志則主要是面對我們的代理商,還有我們的設計師渠道以及其他客戶發行的。我主要是負責雜志方面的工作。從形式上來說,大家做的都是報紙,我們做的是雜志,為什么呢?一是它的容量比較大,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另外,歐神諾也會把這本雜志放到各個展廳里,還會發給設計師以及各個渠道的合作伙伴,就是不僅把它作為一交流的平臺,更將它作為一個展示歐神諾的平臺,將它作為一個文化禮品。它的排版、設計,以及它所采用的環保紙,還有紙張的斜邊切法等等,都是都是我們為展現歐神諾精致、典雅的風范精心設計的,可以算得上是我們的一張名片。
在內容方面,在這本雜志里也會向我們的代理商、渠道商們發布一些公司的重大信息。另外,這本雜志也是我們的一個信息反饋的平臺,我們可以通過這本雜志采訪我們的代理商,或者代理商基層的員工,然后在我們雜志上展現出來。比如說有的代理商小區銷售做得比較好,有的則工程銷售做得比較好,這些我們都會去采訪,然后把他們這些比較好的經驗放到我們的雜志上,再傳播給我們其他的合作伙伴。這樣就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的作用,并且對于受訪者本人,尤其一些基層員工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臺,所以他們都會很關心,很支持我們雜志的編輯工作。